教育部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度)》
栏目:大专本科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9-21 来源:网络
(教育部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度)》)
为全面总结2020年全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状况,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研制完成《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具体有哪些内容?
《报告》力求突出时代特点,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要求,以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采用海量数据挖掘、多维案例分析、大规模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和全国1000余所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对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高校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呈现本科教育教学整体情况、问题和趋势,并提出改进建议,引导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报告》指出,疫情期间高教战线凝心聚力,通力合作,为疫情防控贡献了重要力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校派出了上万名医护人员驰援疫区;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积极投身抗疫防疫科研攻关。疫情期间不停教、不停学,多措并举保证招生、教学、就业等稳步推进。在线教学规模庞大,全国本科高校共有108万名教师开出110万门/1719万门次课程,在线学习大学生人数共计35亿人次,全国高校在线课程开出率达到91%。
《报告》认为,高校致力构建“大思政”立德树人格局,持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各校积极探索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建设新思路新方法,将“战疫”素材融入思政教育,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四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营造浸润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调查显示,2020年大学生对思政课的满意度超过90%,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报告》显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四新”建设不断深化,推动学科专业深度交叉融合,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等创新教育学院建设进入试点阶段。“双万计划”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指引专业、课程改革方向。高校搭建“全覆盖、多层次、个性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截至2020年底,高校建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平台数累计达个,校均投入经费932.39万元。
《报告》表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崇德尚能服务人才培养。高校教师数量增长明显,师德师风、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全国本科高校专任教师总数126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3万人。全国本科高校拥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占比为41.78%,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为50.92%,“双师型”教师占比为19.64%,在校生与思政课教师之比为398:1,各指标均相比上一年有了不同程度提升。
《报告》反映,大学生学习体验满意度、教师教学效果和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满意度整体较高。调查显示,93%的学生整体上比较认可教师的课程教学以及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服务和支持,93%的学生能够采取深层学习方式主动进行学习,94.7%的教师十分专注于教学工作,85.2%的教师教学质量得到了单位和学生的认可,96.46%的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比较满意,95.2%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95.91%的毕业生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了正面评价。
《报告》指出,疫情期间高校适应需要主动作为,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努力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改变了形式,“在地留学教育”得到了发展,国内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超过30万人,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留学目的地国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本科教育中外合作项目890个(其中2020年新增83个),覆盖28个省份,涉及440所高校、35个国家和地区。高校累计开展双语或全外语课程门,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3.61%。
《报告》显示,高校质量保障在主动应变中持续改进,质量文化建设持续加强。高校着力构建落实立德树人、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推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020年,全国高校专兼职教学督导人员已达4.3万余人,本科生参与评教数达万余人次。全国18所新建本科高校参加了合格评估,305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62个专业通过了师范类专业认证,269个专业通过了医学专业认证。
《报告》表明,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应有贡献。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培养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培训基层干部、培训技术人员、为当地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全国每年约有4.5万公费师范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截至2020年9月,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培训各类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16.58万人,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6.24亿元。
与此同时,《报告》对部分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三方面建议。
一是深入探索不同学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高校应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规律,尊重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的特殊性,研究探索思政教育与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课程思政效果。
二是积极建构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应倡导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特点出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
三是大力加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办学的长效机制建设。高校应当增强主体意识,以“四新”建设为契机,通过调整学科专业组织体制、搭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平台,以及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考核和教师评价方法,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办学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
目前,《报告》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重磅好消息!硕博士在青岛买房,最高可获15万安家费!本科生也可领住房补贴!
- 重磅!大学生到滨海新区直接落户,本科每月补贴1000元
- 河北10市新政!大专层次起,购房、租房、生活等补贴多多!你符合吗?
- 海宁升级人才政策!大专以上就可享生活补贴!本科生购房最高补贴10万!
- 2022二本征集志愿什么时候填报?本科二批征集志愿填报时间2022(各省份汇总)
- 今起执行!本科生落户中山申领1万元指南出炉(附办理流程)
- 初阳光谱丨“仰望星空 携手学长”高校任教优秀毕业生展播
- 2022年嘉兴市级人才补贴出炉!从专科到博士都能领钱,最高100万……
- 一次性发放!最高15万元/人!青岛高校毕业生安家费申请指南
- 每月最高1500元!各位毕业生请注意,可申请住房和生活补贴→
- 哪些学历教育部认可,但是对于办理上海居住证积分毫无用处!
- 1076万人!多部门联手帮高校毕业生"找工作"
- 华中科技大学2020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发布,平均薪酬过万!
- 高中毕业学历,30岁申请哈佛大学本科有没有录取的希望?
- 怀揣梦想远道来沪 学成归乡建设西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三名优秀新疆毕业生的选择
- 专科生有哪些途径考研???
- 大专毕业十年如何申请英国硕士?
- 上海自考护理学本科专业
- 本科第一学历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打破阶级天花板的关键?
- 沪上32所本科新生报到时间汇总(附各校新生网,更多新生报道详细信息提前查询)!
- 落深户要什么条件,全日制本科入户深圳
- 非应届本科生入户深圳的要求
- 本科生深圳入户条件2019政策深圳落户材料
- 深圳取消大专生入户(深圳取得户口的条件)
- 本科可以入深圳户口吗,入深户条件
- 深圳入户本科生有什么福利的简单介绍
- 我是普高应届美术生,联考校考都失利,走不了统招本科,想问一下自考本科怎么样?
- 条件是非全日制大专想办理深户,这个证书你不知道?
- 本科生直接落户深圳
- 应届本科生入户深圳的利弊就这么简单!
- 关于入户安检有哪些规定,需要注意什么?丨敬法
- 珠海落户放宽:社保居住证满五年,拥有稳定住所即可直接入户珠海
- 夫妻均为集体户口,孩子怎么落户合肥?
- 入深户一直都是个难题,有它就不是难题了,不需学历,直接入户
- 大专生怎么办理深户
- 五一之后,社保有7大好消息,事关养老金、医保、工资、公积金等
- 深圳本科入户补贴条件
- 你了解深圳职称入户吗?
- 2022年非全日制本科可以入户深圳入深户需要什么条件
- “抢鲜”看!2017年深圳人才引进新政公布!
- 神奇:成人大专7年从高职升为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名字像民办
- 上海落户三倍社保工资多少(上海居转户三倍社保)
- 2021年上海居转户社保基数缴纳标准!最新发布
- 居转户,职称问题?
- 沪本科直接落户新政,华五3所高校被抛弃
- 博士、硕士通过人才引进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的,通常是怎么样发展的?
- 持证人如何获得居住证积分通知书的方式
- 上海宝冶有人去过吗,本科生是不是真有hr说的一年10万啊,本人应聘施工员?
- 重要提示!2021年上海居转户的中高级职称申报条件及时间!
- 上海应届生有福了,落户政策再次放宽,满足要求能当“魔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