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复旦大学怎么发展?2022届毕业生为母校献出“金点子”
栏目:留学生落户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1-30 来源:网络
(未来,复旦大学怎么发展?2022届毕业生为母校献出“金点子”)
与毕业生共话母校发展。6月17日下午,2022届毕业典礼甫一结束,复旦大学召开2022届毕业生“我为母校献金点子”座谈会。校长金力、党委副书记尹冬梅、相关部处负责人、2022届毕业生代表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出席会议。
“我为母校献金点子”活动是复旦大学毕业季主题教育活动之一。活动自2001年开展,已成为毕业季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经典品牌。不少“金点子”为优化学校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成为毕业生留给母校的珍贵礼物。
今年,为助力“第一个复旦”建设,服务学校“十四五”发展,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上海医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在2022届毕业生中开展“我为母校献金点子”征集活动。经院系组织开展、遴选推荐,学工部门共计收到2022届毕业生金点子495条。其中本科生“金点子”272条,研究生“金点子”223条,涉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内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分校区建设、加强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社会实践指导等方方面面。
金力:回应“金点子”建议,期许毕业生走好未来成长路
“复旦这个‘家庭’由一代一代复旦人传承、建设、塑造。不仅仅是学术共同体,同时也是精神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金力表示,毕业生的发言,让我们感受到大家融入复旦大家庭。
针对毕业生提出的新工科学生培养、文科生思维训练、留学生汉语学习、专硕培养、医学生实习、体育场所修缮、生活设施完善等,金力逐一作了回应,并表示这些从学生视角提出的“金点子”,反映了同学们的需求,更为真实、十分中肯、尤其珍贵,会后各部门要加强研究,努力使这些“金点子”变成现实。他勉励同学们走向社会后,继续善于发现问题,努力学会解决问题。
结合“第一个复旦”建设和学校“十四五”规划,金力与毕业生交流了学校未来发展思路,希望毕业生与母校共同进步,再攀高峰。
一要扎根中国,胸怀“国之大者”。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生命之源,复旦大学的历史使命归根结底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建设复兴强国、参与国际竞争、开创美好未来的战略人才。希望同学们带着国之战略人才的目标走向实践的热土、科研攻关的道路,并内化为人生发展的深层次力量。
二要面向未来。学校要传承、守正,夯实基础并永远朝着未来奔跑,对标前沿,布局长远。要把握世界大变局所给予的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机遇,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所赋予的高等教育的使命与重大发展助推力。希望同学们未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能面向未来,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
三要追求顶尖。在复旦的创校史、学科史、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发展史中,学校一直是时代的引领者,敢为人先的奋进者。复旦的传统是创新,历史是创新,复旦现在要创新,未来还是要创新。未来学校的发展不仅要扎根中国大地,也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考虑、关心人类发展的需求,代表中国高校全力参与世界竞争、向顶尖大学建设迈进。希望同学们也要努力成为掌握未来的顶尖人才。
“未来无论你们走到哪里,身上的复旦烙印、复旦特色都会伴随着你们,你们也代表着复旦,是复旦精神的传播者。”金力寄语毕业生,希望大家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为党和国家作出复旦人的贡献。
交流结束后,金力和尹冬梅一起向毕业生赠送纪念品——《信仰——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纪念邮折,希望毕业生发扬“团结、服务、牺牲”的复旦精神,带着母校的祝愿,传承复旦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新天地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会上,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徐阳主持并简要介绍了2022届毕业生“我为母校献金点子”活动开展情况。
毕业生代表:建言献策,贡献智慧
来自不同院系的12名毕业生代表与校领导以及相关部处的各位老师展开交流,共话复旦的建设与发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做好基层实习实践?历史学系本科生杨云康结合个人经历,围绕本科生基层实践锻炼分享看法。他建议灵活把握基层实践形式,在遵守防疫要求下开展低风险地区的邻里省市之间的实践活动;规划完善基层实践体系,能有更加规模化的设置、体系化的锻炼和阶梯式的培养;整合充实基层实践资源,争取更多实践机会,提供课程指导和资金保障等与基层实践相配套的资源,让复旦青年更好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围绕本科生的学术思维和写作能力培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本科生张海玥提议,加强对本科生学术写作培养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做到更加细致、有阶梯性、互动性。就此,她分享了国内外高校的探索和经验,希望学校能建设校级学术写作中心。结合学校实际,她提出开设学术写作课程,举办系列沙龙、工作坊,安排“写作顾问”线下值班,提供写作咨询,建设学术写作中心网站,整合各类资源等四点建议,全方位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和学术写作技巧。
面向“第一个复旦”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董宇泽提出几点建议。一是优化本科生课程设置,包括调整大一大二的课程和学分;优化专业课考核内容,以部分课程作为试点,推动科研“梯度培养”;院系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二是提供系统的本科生科研训练,让学生在体验、思考的基础上,建立未来科研规划、生涯规划。三是强化产学结合,推进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四是更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面向未来的新工科人才。
从自身以及身边同学在求职与就业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出发,化学系博士研究生张海宁就研究生就业指导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学校以课程授课与主题论坛相结合的形式来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通过课程授课帮助同学理清与明晰就业相关手续办理的全过程,依托主题论坛,借助校友会资源建立“校友-学生”沟通平台。在就业服务方面,他建议就业信息的发布能够各校区全覆盖,做到信息互通。
如何进一步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刘婧萱分享自己在深度使用复旦信息化服务后产生的思考和建议。从学生角度来看,她认为未来可以加强信息服务建设,优化校园学习生活体验。在学习上优化复旦在线教育平台,提升网课体验与质量;在生活服务上加快推进“一网通办”等智能化服务,依托线上平台优化办事流程。从即将上岗的辅导员角度来看,希望进一步整合各类学生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护理学院本科生王欣代表院系同学,从日常学习生活、文化活动和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学校在网络设置、提升食堂饭菜口感等方面能进一步优化;加强文化设施的定期修缮和维护。就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她建议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本科生论文管理系统,来提升文档管理、结果通知等工作的效率,同时帮助教务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学院整体毕业论文完成情况,增强师生沟通交流,提升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华山医院临床医学本科生夏天结合自身专业,提出两个问题并畅谈个人建议。在医学教学方面,他表示临床课程频繁更换老师,不利于建立长期、稳定的师生交流途径,建议尽量减少临床课程教师的更换,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疫情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受阻,而临床医学又是非常注重实践性的学科,临床实习对于医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具有重要价值。他希望学校出谋划策,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
从毕业信息和生活设施两个方面,脑科学研究院专业硕士生研究生刘蒲分享想法。她建议学校将毕业相关信息系统化,汇编一份有关毕业流程的小册子,包括学位论文撰写的详细要求、就业流程、学校与就业单位衔接的相关事项等,解决毕业生们获取信息零散、不全面的问题。在生活设施上,她建议学校完善护理学院园区快递间、浴室等生活设施与管理方式。
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加拿大籍硕士研究生、留学生代表DanielKarpiuk(丹尼)希望学校针对留学生需求丰富选课资源,尤其是设置更多汉语相关课程。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为英文授课的硕士提供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门必修汉语课程。完成中级课程后,丹尼表示想学习更多相关的汉语课程提高汉语水平,为此,他建议学校提供畅通的渠道让国际学生免费学习更多的中文课程,提高汉语水平和学习热情,提升对中国文化的鉴赏力。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业硕士生卞舒婷从专业硕士的教学培养以及校园生活两个方面交流看法。在教学培养上,她希望建立观摩教学机制、打造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专硕模拟实践工作坊,推动学生与社会就业需求和真实工作环境接轨,解决专硕生校外实践机会少的问题,助力学生就业。她还希望校内各类活动能够多覆盖到专硕学生,同时以学院为单位形成学术生活互助机制,长期推动导师关爱行动。
新闻学院博士生李晗从跨学科培养、国际视野、课程设置三方面畅谈自己对于博士生培养的想法。首先,她认为学校应在既有基础上进一步促进提升博士生跨学科学习与科研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丰富跨学科培养的形式激发研究创新。其次,在建设世界顶尖的“第一个复旦”的过程中,应当培养提升博士生学术科研的国际视野。就博士生的课程设置与学术训练而言,她认为除了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等,研讨会、学术报告等形式也可以纳入博士生的培养计划当中。
就研究生奖助体系和江湾校区生活设施两个方面,材料科学系博士研究生江乐提出两点期待。一是适当增加补助额度,让同学们减少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优秀的同学攻读博士学位。二是希望江湾开一家学生教育超市,让同学们能享受更多便利和实惠,也能开放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此外,她表示江湾校区保健室业务范围少,期待参照邯郸校区建设综合性多科室校医院。
座谈交流结束后,全体参会师生合影留念,记录这一特别时刻!
组稿:融媒体中心
文字:章佩林
摄影:成钊
责编:章佩林
编辑:秦源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日本专门学校回国做学历认证一定要注意
- 留学申请,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历认证如何搞定?
- 关于上海摇新房积分,你想问的全在这里
- 留学如何进行成绩和学历认证,手把手教会你
- 高校老师为自保读东南亚“水博”:硕博2年毕业,成积分落户捷径
- 建议收藏丨最新留学生落户上海批复下载流程
- 待业期间代缴社保会影响落户上海吗?
- 在读博士56万 2022年新招博士研究生13万 学历内卷到博士烂大街了?
- 2021上海落户政策详解:关于劳务派遣员工如何落户上海?难不难?
- 博士年薪26万,一个县城公开引进人才,名单中基本都是名校生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毕业后怎么在上海落户?
- 留学生家属随迁落户上海具体要求
-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该怎样落户上海?
- 上海落户:世界名校留学生落户不看社保!速看2023世界大学排名
- 非应届留学生还可以落户上海吗?有过工作经历影响正常落户吗?
- 留学生毕业证延时发放,对落户上海有影响吗?
- 马来西亚留学7大理由!你是因为哪个?
- 马来西亚世纪大学直升本科,硕博连读
- 爱而不得还是双向奔赴?那些年,留学生和国企的“爱恨情仇”
- 回国落户要准备的材料,你知道要哪些吗?
- 落深户要什么条件,全日制本科入户深圳
- 非应届本科生入户深圳的要求
- 本科生深圳入户条件2019政策深圳落户材料
- 深圳取消大专生入户(深圳取得户口的条件)
- 本科可以入深圳户口吗,入深户条件
- 深圳入户本科生有什么福利的简单介绍
- 我是普高应届美术生,联考校考都失利,走不了统招本科,想问一下自考本科怎么样?
- 条件是非全日制大专想办理深户,这个证书你不知道?
- 本科生直接落户深圳
- 应届本科生入户深圳的利弊就这么简单!
- 财政补贴636元/人/年!深圳少儿医保申报明天开始
- 该怎么样攻略深圳自考本科?
- 不再折腾!深圳公安率先实现全部户政业务“全城通”办理
- 为什么深圳很多企业都看不上自考本科学历?
- 非深户可以自己缴纳社保了吗?
- 深圳户口,对孩子的未来重要吗?
- 全日制本科落户深圳,市入深户口新政策
- 深圳户口,到底怎么办?(随迁入户篇)
- 深圳市核准入户申请条件,入深户分值
- 本科入深户需要什么条件
- 上海通告最新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 农村户口提高一倍多
- 上海光华剑桥2016届毕业生海外入读大学及专业
- 上海:毕业于世界排名前50院校,在沪全职工作可直接落户
- 门槛放宽!这些人可以直接落户上海
- 毕业归国福利,奥迪A6L留学生免税车购车记
- 2021年上海人才引进落户全过程(浦东)
- 上海这4所财经院校,相关行业认可度不低,毕业生有机会进入名企
- 杭州大专落户对楼市的影响!
- 2022上海师范类本科院校名单
- 复旦经院和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哪个更适合本科生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