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养老如何解后顾之忧?养老补贴应“跟人走”
栏目:上海社保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1-11 来源:网络
(异地养老如何解后顾之忧?养老补贴应“跟人走”)
来源:解放日报
图集
去长三角城市旅游时,很多上海老人会顺便去当地养老院考察一番。更宽敞的环境、更高的性价比,让不少老人想去异地养老。不过最让他们纠结的是,如果去异地养老,不仅要放弃家门口的医疗资源,他们在上海的养老补贴也会泡汤,而且当地的补贴他们还享受不到。
异地养老这本账,很多老人都在算。截至2018年底,长三角地区养老机构总数达7801家,养老床位数为130.62万张,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10万多个。异地养老已成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的一种新模式。如何让老人选择异地养老而无后顾之忧?市人大代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部副部长金银淑认为,关键要解决养老服务的标准互通互认问题。日前,她所提交的关于探索异地养老模式的建议,得到了承办部门“解决采纳”的最新答复。
公共服务政策通关是关键
“交通便利、环境舒适、性价比高,越来越多的上海老人选择赴周边城市异地养老。”金银淑说。不少上海老人在选择异地养老时,在区位上会更倾向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长三角周边地区,这会让老人少一点陌生感,多一点归属感。
作为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上海正面临着养老服务的现实压力。2018年底,本市户籍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50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为34.4%;户籍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337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约23%。
“户籍老年人口占比急剧提升,对本市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和社会保障都构成挑战。机构养老正面临土地、人力等资源约束限制,养老服务成本日益提高,养老矛盾凸显。”金银淑说,在加快完善本市“9073”养老服务格局(3%的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7%的老年人得到社区养老服务;90%的老年人在家以自助或家庭成员照顾为主)和“五位一体”社会养老体系的同时,有必要提前谋划,积极探索符合超大城市实际、满足上海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的异地养老新模式,鼓励和支持部分上海老人自愿选择异地养老。
但选择异地养老,最大困扰就是看病就医,老人们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回上海看病。虽然长三角已有一批城市实施“异地门诊就医直接结算”,但养老补贴等政策并未异地打通。2018年9月,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启动,目前已有多家医院参加。这些地区的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等4类参保人员,在试点医院门诊就医时,可享受跨省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便利。拥有上海医保卡的老人在上海办妥异地备案手续,就能在当地使用新版社保卡直接结算。不过,老人们仍有烦恼:一是备案手续有点复杂,二是担心备案后是否还能在上海医院拉卡结算。
“养老补贴”也是老人们非常在意的福利。目前,上海的养老服务补贴支付护理人员的服务价格提高到32元/小时,上海对经济困难老年人应当支付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费用和长护险服务费用中的个人负担部分予以补贴。但如果选择异地养老,那么这部分补贴就无法享受了。“养老补贴能否‘跟人走’?”金银淑认为,异地养老模式的推行,关键在于公共服务的政策通关。她建议,建立跨区域补贴制度,实行养老补贴“跟人走”的政策,使异地养老的沪籍老人原来在上海享受的居家养老补贴、助餐助浴补贴以及市、区、街镇层面其他各项养老福利等政策,在异地也能适用。同样,异地来沪养老的也能通行。“这就需要建立信息对接机制,探索不同区域各类标准的互通互认,包括需求评估、设施名称、服务标准、信息共享等,为异地通关提供制度保证。”
“我们要准确定位异地养老的目标人群,兼顾‘导入地’和‘导出地’需求,推动异地养老。”金银淑特别提到,在长护险方面,入住异地的沪籍老人经评估后,可同等享受上海长期护理保险相应待遇,更大范围内推动长护险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发展。同时,争取当地的老人优待政策,让沪籍老人也可享受。她还建议,依托上海优质医疗资源,探索与异地养老基地配建的医疗机构通过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推进医疗资源联动共享。同时,打造医养结合模式,满足不同健康状态老年人的需求。
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
建立养老服务优质品牌互认和推介机制,提升长三角养老服务质量
事实上,异地养老模式在长三角已有一定探索。2018年以来,三省一市民政部门就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合作与发展形成多项共识,上海市民政局、江苏省民政厅、浙江省民政厅、安徽省民政厅积极推进区域养老联动。比如长三角养老一体化联合展区首次亮相2019年上海“老博会”,首届长三角养老人才招聘会同时举办,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有效推动养老服务企业与专业院校、培训机构以及各类养老人才的对接。此外还推出首批长三角区域城市合作试点。经三省一市协商,确定苏州市、南通市、嘉兴市等11个地区率先开展区域养老一体化试点。目前湖州市和浦东新区,芜湖市和普陀区、徐汇区已开展实质性合作。2019年11月,三省一市民政部门还联合成立上海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促进中心。中心以养老服务政策模式研究、养老展示推广、行业标准、行业培训、行业促进、对外交流为主要工作内容,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参与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的作用。
目前,长三角养老行业已完成百名养老专家智库(S100)建设,开展了百家养老从业人员实训基地(P100)、百家异地养老机构(G100)征集活动,后期还将实施百家养老服务品牌(T100)、百名优秀护理员(N100)征集活动。市民政局表示,通过5个“100”,推动建立养老服务优质品牌互认和推介机制,提升长三角养老服务质量。
“实现异地养老需要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异地享受问题。”市卫健委表示,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老年人获得基本卫生健康服务的重要平台,目前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在探索与长三角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家庭病床同质化发展和联动服务,积极落实上海异地养老老年人的基本卫生健康服务。本市三级医院在长三角合作机制下,探索通过依法依规推进医院品牌和管理输出,或组建医联体等模式,为本市异地养老人群提供优质医疗资源保障。
长护险等能否延伸服务?市医保局表示,目前,国家对长护险制度仍定位于试点阶段,明确在15个试点城市先行探索。去年以来,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总体部署,市医保局配合市民政部门开展研究,在实现养老服务补贴异地享受的前提下,就长护险长三角异地延伸(主要针对养老机构照护服务)开展相关配套研究。
责任编辑:王坤朔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上海居转户延期至2024,新政未出,非沪籍现在该怎么办?
- 上海落户|公示了就意味着落户成功了吗?还有这七步一定别忘记
- 2022年上海中级职称落户难吗?有职称可以缩短居转户年限吗?
- 2022年元宵节,退休人员每人发放1200元过节补贴,是真的吗?
- 200套房超500人抢,落户放宽后,上海投资客正在重返汾湖
- 汇总!社保调基,北上广深等城市社保费用上涨了多少?
- 上海居转户:如何正确理解社保个税匹配、重税问题?
- 外地户籍在上海是否可以领失业金?
- 2021上海居转户条件是什么?何为“市场化评价标准”?
- 上海居转户需要填写的资料及审核流程,你知道哪些
- 2021年落户上海社保基数预估?上海落户条件因此改变
- 2022年上海居转户如果是外地职称可以申请落户吗?
- 不是上海户口也可以领取退休金,如何领,您知道吗?
- 上海居转户避坑:别再这样交社保了,否则将导致你落户上海失败
- 换城市工作,社保必须跟着转移吗?不转移有什么影响?
- 上海落户:2021年整体情况分析回顾,以及2022年展望
- 社保知识:生育保险的标准是多少?男职工也可以报销生育保险?
- 公积金新举措助力“安居梦”
- 领取生育保险金不再需要结婚证
- 上海居转户落户,社保个税具体要求详解?
- 落深户要什么条件,全日制本科入户深圳
- 非应届本科生入户深圳的要求
- 本科生深圳入户条件2019政策深圳落户材料
- 深圳取消大专生入户(深圳取得户口的条件)
- 本科可以入深圳户口吗,入深户条件
- 深圳入户本科生有什么福利的简单介绍
- 我是普高应届美术生,联考校考都失利,走不了统招本科,想问一下自考本科怎么样?
- 条件是非全日制大专想办理深户,这个证书你不知道?
- 本科生直接落户深圳
- 应届本科生入户深圳的利弊就这么简单!
- 清北毕业生“就职城市意愿”出炉,北京夺得榜首,魔都遭“嫌弃”
- 2022年深圳户口办理指南(大专)
- 本科应届毕业生入户深圳,落深户蕞新条件
- 深圳人才引进和积分入户,全日制本科可以直接入深圳户口
- 深圳成考本科报名流程汇总
- 2018年本科迁户口入深圳流程如何操作?
- 入深户核准制是什么意思(每年入深户指标什么时候出)
- 2022落户深圳的条件是什么?哪些中级职称可以入户深圳?
- 非全日制大专深圳深户办理新新规
- 在深圳的这几类人最好入深户,拿个深圳户口!
- 2020上海居转户每月公示时间
- 上海人才引进落户办理多少钱
- 秭归县2022年度专项人才引进公告
- 上海户籍中考失利,如何逆袭考上理想本科?
- 上海开辟人才引进通道 放宽留学回国落户要求
- 2021年如何用数据解读上海居转户!
- 上海自考专科专业(上海自考专科报名入口官网)
- 关于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落户的专利公示
- “人才引进积分落户”最新政策解析
- 异地办理身份证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