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 市区医保参保人健康体检启动
栏目:深圳社保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1-22 来源:网络
(2022年度 市区医保参保人健康体检启动)
本报讯(记者周琼通讯员甬医保)来自市医保局的消息,2022年度市区医保参保人健康体检全面启动。为预防慢性病及肿瘤等重大疾病风险,关爱老年群体,本年度健康体检标准显著提高。
据了解,本年度企业退休人员的体检标准从每人210元增加至300元。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的体检标准从每人100元增加至200元,并相应增加血糖异常监测、肿瘤标志物筛查等检查项目。
据介绍,本次免费体检人群包括以下几类,2022年12月31日(含)之前办理退休手续且享受市区企业退休人员医保待遇的人员;享受市区企业退休人员医保待遇的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的配偶及遗孀;纳入医疗统筹已退休的六级及以上革命伤残军人;支援外地建设企业退休回甬定居人员;移交宁波社会化管理服务且在异地享受医保待遇未参加异地健康体检的省部属企业退休人员。同时,还包括2022年度参加城乡居民医保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和6周岁以下婴幼儿。
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度健康体检时间从即日起至2023年1月31日。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可就近选择体检医院进行预约,可电话预约或现场预约,在医院确认的时间范围内进行体检。
对于常年居住在市区以外的本市参保人员,确实无法回甬参加体检的,可就近在常住地医院体检,凭发票于2023年2月15日前到各区医保经办机构窗口报销,享受相应体检待遇。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选择在深圳退休和在老家退休相差多少?挂靠深企买社保划算否?
- 社保每月交800元,交30年,退休后能领多少钱?划算吗?
- 深圳医保一、二、三档待遇最新对照表!不知道就亏大了
- 深圳一档医保改为二档或三档医保后,个人账户里的钱还能用吗?
- 深圳小一和初一升学社保及其它问题解读
- 深圳更改基本医保档次时间来了!7月20日截止,错过要再等一年
- 在深圳缴纳的社保不一定能在深圳办理退休,你需要满足这些条件
- 即办即取!深圳社保卡办理全攻略出炉!还能网上申办!
- 在深圳缴满了15年社保,没有深圳户口的人可以在深圳办理退休吗?
- 接爸妈来养老!深圳正研究户籍迁入老人参加医保政策
- 龙岗街道开通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 社保、户政、出入境、交通等业务通通有
- 深圳社保断缴了会给你带来哪些影响?可以补缴吗?该如何去补缴?
- 深户政策收紧,简直比十万一个的指标还难,交社保很重要!
- 医保异地就医门诊结算指南
- 非京籍人员离京如何提取公积金
- 深圳社保有多少进个人账户?
- 家长注意!深圳少儿医保即将统一申报!千万别错过
- 广东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有变:最低3803元,最高19014元
- 重磅!非深户也可以自己在深圳交医保啦!申请指南在这
- 不只买房、租房!这14种情况都可以提取公积金……
- 落深户要什么条件,全日制本科入户深圳
- 非应届本科生入户深圳的要求
- 本科生深圳入户条件2019政策深圳落户材料
- 深圳取消大专生入户(深圳取得户口的条件)
- 本科可以入深圳户口吗,入深户条件
- 深圳入户本科生有什么福利的简单介绍
- 我是普高应届美术生,联考校考都失利,走不了统招本科,想问一下自考本科怎么样?
- 条件是非全日制大专想办理深户,这个证书你不知道?
- 本科生直接落户深圳
- 应届本科生入户深圳的利弊就这么简单!
- 深圳中级职称入户 深圳入户哪些中级称职可以加分
- 本科生在深圳落户条件,户口落深户政策
- 关于非全日制本科怎么入深户的文章
- 在深圳,非深户与深户的生活成本相差有多大?
- 深圳社保 3大规定 关系到养老金
- 2017年 往届本科毕业无学位能直接入深户吗?
- 称积分入户体检遭歧视申请行政复议昨被驳回
- 大专学历直接入户深圳
- 大专自考本科条件 有哪些专业选择
- 深圳入户又要变动,新政策“扑朔迷离”末班车还来得及吗?
- 上海落户政策条件放宽,部分毕业生可直接落户
- 毕业生登记表(样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修改).doc
- 自考本科可以考全日制研究生吗?
- 上海人才引进居住证 - 房产居住
- 目前双非本科大二城乡规划,想申请米兰理工建筑与城市设计研究生,有可能申请上吗?
- 居转户流程上海2021,5年居住4年36个月3倍社保基数
- 线上申领电子居住证时的便民小措施,你发现了么?
- 推动京津冀居住证互认,天津进一步放宽居住证申请条件
- 2021上海落户人才引进新政策实施细则!落户条件放宽!
- 引进人才系列政策